close

avengers-infinity-war-et00073462-02-04-2018-09-21-43.jpg

AVENGERS INFINITY WAR 復仇者聯盟 無限之戰

 

          原本想寫詳細的觀後感的,但為了遵從導演特別交代的 #ThanosDemandsYourSilence,決定還是先放無雷版的上來,有雷版的稍後再放。

 

_ea00bbce-f76d-11e7-95e6-04e0a17510b6.jpg

 

            整部電影的後座力很強勁,在看完之後是需要時間慢慢消化的。劇情發展和各個角色的表現,都令人驚艷而讓人意猶未盡。然而,意猶未盡,其實未必是好事。因為這讓人在電影結束之後並不會滿足,會使人想看到的反而更多了。舉例而言,最令我遺憾的是電影中沒有我當初最期待想看到的劇情(是什麼呢?為了不劇透先賣個關子吧XD)。也就是說,會有種感覺是:期待了半天發現自己期待錯集了,真正應該要期待的其實是明年的復仇者聯盟4(又或許,他們就是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?)

 

           談談劇情吧。(放心無雷)

           整體而言,故事線有些太多太雜亂,看完會沉浸在裡頭好一陣子,需要慢慢消化著。另外這也因此,如果你只對特定角色有偏愛的話,會等的蠻辛苦的。再者,相對的在某幾條線中的劇情就會顯得比較薄弱與缺乏心境轉折,內容相對而言較不豐富與精采。

           以戲份而言,很明顯的,與主線劇情相關聯(也就是薩諾斯跟無限寶石)的角色,這次的出場機會會因此而大大增加。像是奇異博士、雷神、星際異攻隊以及汪達與幻視等等,此外曾有過獨立電影的角色也有不錯的發揮空間。不過其中,像是美國隊長的戲份,其實就蠻不多的。或許是因為這次的事件與他的關聯性太小了;但值得慶幸的是他依然是那條故事線上的領頭羊。

           身為隊長粉,稍微補充一下幾天前來自導演羅素兄弟(Russo Brothers)的話:「美國隊長和黑寡婦在「無限之戰」中的登場機會確實沒有觀眾想像的那麼多。因為這些角色都比較堅忍不拔,所以當威脅來臨時,他們會就這麼地站在原地面對威脅。他們不會潰裂,不會低頭啜泣,他們不會開口大談那些錯過的機會。所以他們在本片中沒有太多可以探索之處,尤其我們又沒有那麼多時間一一處理。但他們在下一部電影中會擁有更多的戲份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此外,克里斯多佛·馬庫斯與史蒂芬·麥費利(Christopher Markus and Stephen McFeely)編劇受訪時也有提到:「經過這次後,有些角色在我們的第二部電影裡將會得到更好的安排。……而某些在第二部電影裡戲份較多的角色,在這部電影裡就只能得到比較少的關注或比較少的銀幕登場時間。而這裡,我特別指的是美國隊長和黑寡婦。這兩個角色的重點在於我們想在第二部電影裡講述的故事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話說,復3及復4的導演和編劇都是同一個團隊,而他們四人同時也是「美國隊長2」和「美國隊長3」的導演與編劇。可想而知美國隊長2和3有多麼成功,使他們能接下十年集大成電影的重責大任;同時也因此,美隊的劇情及發揮著實相當令人期待。(隊長粉對於復3與復4也是這樣的導演與編劇團隊感到相當慶幸,因為這代表著美隊這個角色對他們而言絕對很特殊。)

【20180525】 補充幾天前來自外國網友所做的統計資料,以下為各角色的螢幕時間(以分鐘計):

薩諾斯   29;葛摩拉 19.5;鋼鐵人 18; 索爾 14.5;奇異博士 11.5;星爵 10;

緋紅 9;幻視 9;班納 8;蜘蛛人 7;美國隊長 6;火箭 6;黑寡婦 5       (5分鐘以下者省略)

capwidow-blogroll-1521140703781_400w.jpg

 

           這是部同時充滿搞笑又同時充滿惆悵的電影。整部電影的笑點真的,超多。而它厲害的點在於,很多笑點必須建立在因為「你認識這些角色」上;因為你知道這些角色的個性與行事特質,所以這些話、這些行為放在這種個性的角色上,就是很好笑。觀眾情感,或許就是它最厲害的武器。在這十年來的18部電影中,觀眾已經認識了這些角色,並對他們有了情感。這時,在劇情上要吸引人,就會變得相對簡單。它不需要再去從頭從刻畫出一個會令人喜歡的人物,不需要再去描寫出會令觀眾喜歡的角色個性、特質與劇情;因為觀眾已經喜歡這些角色了。觀眾早已熟悉這些人物,甚至對他們的行為舉止與性格特質早已瞭若指掌;這時在看到劇情時,觀眾會因為「這就是那個角色會表現出來的樣子」,而產生強烈的共鳴。甚至,許多笑點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下產生的。不需要再從頭描寫人物經歷與性格,不需要再以劇情推動或改變人物彼此間的情感(當然他們還是有加新的內容進去);因為這些觀眾已經知道了。建立在前頭劇情的基礎上,只要是身為粉絲的,能享受到許多自己曾熟悉的感覺與感動;甚至還更好,因為這次他們在每位英雄令人喜歡的特點上都做了加強。(但又或許,沒有從頭刻畫這點,便是其中一個它被某些觀眾批評為「不像電影的電影」的原因。)

          雖然說,個人是覺得仍然有幾處安排的笑點有點過於刻意與不必要,或對整體劇情和氛圍來說不恰當。但,瑕不掩瑜。此外,筆者自己是認為,關於笑點的部分,是演員、編劇與導演的功勞。或許這幾句讓你在電影院捧腹大笑的台詞,在其他劇情或角色身上一點也不是如此。然而,這些性格鮮明的角色;加上演員在最恰當的時機,用最符合角色的口氣和反應將那些台詞脫出時,就是這麼的好笑。

will-captain-america-die-in-avengers-infinity-war.jpg

 

           在美國的評論網站爛番茄(Rotten Tomatoes)上,有一題在問說:這部電影是不是適合給粉絲看的?這個嘛,我想,有一部份而言這是當然的。而理由便是上一段所論述到的。因為你真的必須對這些人物有感情,才能真的享受到這部電影。因為這次除了反派外,所有主要與次要的角色,他們的背景與塑造都來自於前面幾部電影的描寫、累積與鋪陳。先不論如果沒有看過前面幾部的話,對於這些角色就會沒有情感上的投入(因為這次它幾乎沒有花時間在讓觀眾喜歡上他們,它假設你們已經喜歡了);再者,如果沒有看過前幾部,其實相對的就會很難理解人物彼此間的劇情與互動是在表現什麼。

           身為基本上只在乎美隊的隊長粉(再次提起XD),其實筆者自己也沒有18部電影都看過,不過我在觀看「無限之戰」前至少有先認識和稍微了解了大部分的角色。以下給不是漫威粉絲或只是個人英雄粉絲,但想跟上「無限之戰」熱潮的觀眾一些觀影建議。

>觀看前至少要補的漫威電影宇宙(MCU)電影:美國隊長3、復仇者聯盟2、雷神索爾3;

>大致要知道劇情的(因為和復3主線相關):星際異攻隊1和2、奇異博士;

>其他部則是對於角色人物至少也要知道個大概(像是鋼鐵人就是基本的)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電影其中還是有幾處看不太懂或是感覺不太合理,似乎並沒有描寫或銜接的更具有連貫性。(即便我已經看過官方的前導漫畫。)再者,打鬥的畫面其實有許多時候是相當混亂的,是不清楚畫面上在呈現什麼或是在幹嘛的。羅素兄弟之前在「美國隊長2」時所導的動作戲非常精彩,隊長近身搏擊的武打令人看了大呼過癮;「美國隊長3」的打鬥也不惶多讓。或許這次的大戰所呈現出來的感覺是故意的?畢竟這次近身搏擊的畫面少之又少,同時又增加了一些擅長遠距與超能力攻擊的角色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話又說回來,這次的「復仇者聯盟 無限之戰」,很明顯的漫威在努力打造它史詩級的感覺。光從背景音樂的多層次、震撼力與風格就可以感受到了,漫威想要塑造「Epic」的感覺。光是音樂就聲勢浩大,和畫面與情緒的配合度也很高;在劇情與畫面特效上,也比前幾部作品來的更具有緊湊度與豐富度。(雖說因為它的特殊性定位而使電影中比較缺少從頭開始鋪陳、起承轉合的感覺。)

           同時,漫威也很聰明的知道粉絲喜歡什麼。它知道粉絲喜歡「哪些人物的哪些部分」,它知道觀眾想看什麼。所以從開頭開始,它就給了你想看的組合與想看的劇情互動,給了觀眾對於「這個角色」會想看到的內容。除此以外,甚至還有異想不到的驚喜。(至於還是沒有的部分,我相信漫威是知道的,而它是特意等到明年的復仇者聯盟4才打算讓觀眾看到。) 它成功的再次展現了那些「我們之所以會喜歡這個角色」的人物特質與劇情,滿足了大部分個人英雄粉絲想看到的畫面。

3352819-avengers-3-infinity-war-21-wallpaper.jpg

 

           整體而言,「復仇者聯盟 無限之戰」算的上是上乘之作。它的確不是完美的作品,的確不是會令人滿足的作品;但它已經能使我對於其中的故事感到滿意,津津樂道與反覆回味。

瑕不掩瑜,我想,這是對它最好的註解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最後聊聊自己XD 筆者是美國隊長的個人粉絲。雖然其他角色也有蠻喜歡的,但隊長著實大大於其他人物哈哈。誠實說,約三個月前才跌入這個坑;在此之前對於MCU只有非常淺的印象與接觸(最一開始接觸的是索爾XD)。所以,相比其他粉絲,我認為自己真的相當幸運,剛接觸就遇到了十年集大成這種作品,等待的時間也相對較短。同時這也是我第一次買電影預售票,第一次電影剛上映就衝去看。

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年的仇者聯盟4吧!

arrow
arrow

    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